食品招商 | 饮料招商 | 名牌食品饮料 | 食品展会 | 食品饮料专题
登录 | 注册 | 火爆网首页
距展会开幕还有:    天
000
您的位置:2024第21届漯河食品博览会-->2024第21届漯河食品博览会常见问题-->正文

你知道漯河市食品工业的发展情况吗?

http://lhsph.5888.tv   2021/9/22 17:07:45   浏览次数:1124次

一、漯河市基本情况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中原腹地,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7万亩,总人口285万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573.9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财政总收入达到167.8亿元,同比增长3.4%;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6亿元。漯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贾湖遗址、受禅台、三绝碑、小商桥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更是字学宗师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部字典。漯河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京广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沙河复航节点工程漯河港的建成投用,实现了漯河“通江达海”的夙愿,使漯河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漯河钟灵毓秀、环境优美,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先后摘取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漯河特色鲜明、享誉四方,食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全球的猪肉食品企业双汇发展、驰名中外的南街村集团、世界的绿色天然色素供应商中大恒源、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品牌卫龙食品等一批食品企业,是全国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市、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中国质量魅力城市、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国主食产业化工程示范市。漯河富有活力、和谐稳定,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中部投资城市,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近年来,漯河市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成效明显,是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

二、漯河市食品工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了全国中国食品名城,实现了食品工业的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肉类加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休闲食品和饮料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以及食品包装、食品机械、食品辅料、食品物流、食品会展五大配套产业,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我市的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等3个县区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区)”荣誉称号。漯河市是以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城市,1986年区划调整时,产业结构为“一二三”;1993年二产超过一产;2000年二产比重超过50%;2002年三产比重超过一产;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产占9.5%,二产占42.8%,三产占47.7%。

一是食品工业主导地位突出。漯河建省辖市之初的1986年,全市食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34.3%。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达59.6%,较2019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利润占全市工业总利润的70.3%;税金总额同比增长1.3%,占全市工业税金总额的75.5%。

二是食品工业优势明显。我市食品工业已形成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包装材料、食品机械六大产业链,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1类食品行业中,漯河就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等单品产量居全国。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肉食品加工企业18家,年屠宰生猪能力达600万头,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年产肉及肉制品150万吨,占全省的60%。全市现有粮食加工及粮食制造企业83家,年粮食加工量达600万吨,占全省的15%。全市共有饮料企业32家,年产各类饮料150万吨。全市共有果蔬加工企业9家,全市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94.1万亩,年产蔬菜192.5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是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5倍,漯河还是蔬菜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与食品工业相关的包装材料业产品主要有PVDC肠衣膜、多层共挤热收缩筒状膜、九色柔版印刷包装制品等,河南倍佳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建成的国内条食品级润滑油(脂)全自动生产线,更是填补了业内空白,产品获得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的H1和ISO21469双认证,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为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产业链条夯实了基础。

三是食品骨干企业群体不断壮大。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3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4.2%;从业人员13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0%。全市销售收入超700亿元的食品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27家。培育形成了以双汇发展、御江食品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企业群体,以南街村集团、卫龙食品、舞莲面粉等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企业群体,以可口可乐、统一企业、华冠养元、三剑客农业等为代表的饮料生产企业群体,以龙云集团、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企业群体,以企鹅面粉机、天衡机械、恒丰机械为代表的食品机械生产企业群体,漯河的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被商务部《商务内参》评为全国百强产业集群。

四是食品行业名企快速涌现。双汇发展、南街村集团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龙云集团、亲亲食品、北徐集团、晋江福源、雪健实业等8家企业入围河南省百强工业企业。开展“商标强企”活动,在全省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漯河商标受理窗口,全市食品行业拥有6个,中国产品4个,河南省着名商标64个,河南省产品27个。双汇史密斯菲尔德套装、赵合盈牛肉、富平春中原味道白酒等成功入选“漯河礼物”旅游商品。双汇发展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双汇”的品牌价值高达704.32亿元,成功入围首批“CCTV中国品牌榜”和全球快消品牌百强,连续多年名列中国肉类行业,是“世界肉类组织双金会员”,母公司万洲国际是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食品饮料100强企业名,并成功入选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五是食品工业外向度逐步提高。我们先后引进了美国嘉吉、可口可乐、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15家来漯投资兴业,美国高盛、美国杜邦、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香港华懋、台湾旺旺、统一和康师傅、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企业在我市均有投资项目,全市引进外资额的60%以上来自食品企业,漯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业集聚地。

六是食品产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对漯河而言,食品安全就是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事关全市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事关全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致力打造“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漯河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食品安全先进城市”和“食品安全城市”,双汇发展、可口可乐被评为“河南省质量标杆”,可口可乐、平平食品、中大恒源成功获评国家绿色工厂,贾湖酒业成为省级绿色工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成为省级绿色园区。龙头企业双汇发展先后荣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品牌价值100强、21世纪中国商业模式创新奖、股东回报上市公司等殊荣,万隆董事长获评中国影响力50位商界、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金箸奖”食品领军人物。

三、发展食品工业的做法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食”字做文章,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加强安全监管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多年稳居全省名,为中部农产区发展工业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具体工作中,我们瞄准“一二三四五”战略目标,推动“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坚持一个遵循

遵循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指示精神,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致力建设“三链同构”示范市,保持了食品工业在全省的地位,让漯河味道香飘全国、走向世界。2020年,食品工业各项指标好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占全省食品工业营业收入的六分之一,占全国的六十分之一;102个中国食品名城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6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9%;新签约食品及相关产业链项目78个,投资总额279.3亿元;11月20日办公厅发布《关于对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漯河市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受到通报表扬。今年前3个月,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0.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1.9%。

(二)形成两大链条

1、纵向链条。在食品产业链前端,突出抓好了“双汇产业化工程”的推进,高标准建设食品工业“车间”,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起企业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联动机制,实现了既能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资源,又能使广大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收入的良好局面;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12.2万亩,全部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居全省;粮食种植总面积409.4万亩,总产量190.7万吨,平均单产465.3公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同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出台《漯河市支持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进“三链同构”若干措施》,成立中粮、舞莲、雪健、南街村、石磨坊、新汇、美宜家等7个小麦产业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漯河成为蔬菜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食品产业链中端,出台《全市工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方案,注重抓大育大,通过实施“十百千亿级培育工程”(包括44家食品企业)、“小升规培育工程”(每年有20家以上食品企业实现“小升规”)、“倍增工程”(包括16家食品企业),着力培育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使其在保持自身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发挥好示范作用,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及整个产业链快速发展;双汇发展营业收入、利润、税金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卫龙食品成为全市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9.2%;中大恒源的产品供应全国90%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使用,企业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和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在食品产业链终端,先后建成容纳商户1000多家的漯河食品批发交易市场、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中国供销·豫中电商物流园等一批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零售、冷链仓储、质量检测、食品产业大数据、科技创新研发、供应链金融服务及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等于一体的大型园区;引进北京伟光汇通投资100亿元,建设漯河食品文化小镇(漯湾古镇)和盐文化小镇,不断丰富食品工业内涵。2019年7月占地面积522.3亩、设计年吞吐量460万吨、具备IV级航道标准全长13.5公里的漯河港正式开航,实现漯河“通江达海”的梦想。全市快递业务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漯河成为全省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卫龙商贸、金龙面业和三剑客农业被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双汇发展斥资1亿元成立双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双汇云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获得1000万元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2、横向链条。出台《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明确了47项重点工作,制订《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考评办法》,规划建设临颍县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舞阳县食用菌健康食品专业园区和医药化工专业园区、郾城区淞江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和益生菌+食品专业园区、召陵区宠物经济专业园区、经开区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和百强食品专业园区等8个食品类专业园区,着力推动“六个打通”,助力产业间、企业间市场要素的共享。一是打通食品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经开区智能食品装备专业园区一期5.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竣工,迈达隆、恒丰、汇博、裕铭源等4家食品机械企业及1家食品机械展示交易运营公司已入驻。临颍县河南(广东)智能装备产业园积极招引豫商,广东东莞的正名精工、力生智能、力星激光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入驻,东莞中捷数控科技、上海发那科机器人等10个项目近期拟签约,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80亿元。二是打通食品产业与造纸、金属加工等产业。占地2.3平方公里的临颍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已招引台湾宏全食品包装、福贞包装、南街村包装、永柯包装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三片罐、两片罐、PET瓶、彩印包装、软塑包装、瓦楞纸板制造和植物蛋白饮料、凉茶饮品、功能饮料、纯净水代工等完善的产业链条,园区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基地。目前全市食品包装产业年产各类饮料包装65亿只、占全国市场的1/10。三是打通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郾城区淞江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产业规划方案已完成,微康生物益生菌项目3个车间年初达产,年产值3亿元,二期1000吨菌粉项目已确定建设,正在对接上海光明、山东畅益等下游企业,企业还获得中央预算内技改资金2005万元支持,微康微生态产业园、食品微生物研究院等项目正在积极谋划。四是打通食品产业与盐化工产业。舞阳县医药化工专业园区建设初步方案已完成,总投资56亿元的60万吨食品级、医用级、注射级小苏打项目全面开工。五是打通食品产业与物流产业。大力支持双汇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制定,2020年全市冷链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居全省前列;7个重点物流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临颍辣椒冷链物流园8万吨冷库已建成,5月上旬全省总容量4000吨的双汇发展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对外提供冷链仓储服务;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24家。六是打通食品产业与动物饲料产业。总投资10亿元的宠物食品科技产业园在召陵区正式动工;在建的美国嘉吉20万吨预混料项目将利用玉米提取淀粉和果糖后的副产品加工饲料母料,形成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

(三)搭建三大平台

1、会展平台。为充分发挥食品产业特色优势,自2003年起,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八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扩大了中国食品名城的影响力,加速了食品产业优势资源向漯河集聚,不断为全市食品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十八届食博会是“市场化”的第三年,展区总面积4.5万平方米,2000个国际标准展位中特装展位数占比70%,共有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的685家企业参展,邀请到采购商16125家,60个投资项目集中签约,线上线下成交和意向采购额达439.7亿元,逆势增长3.7%。

2、研发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产品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以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食品工业的提升,至目前共发放科技创新券2293万元。增强漯河食品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实力,加快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漯河市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公共研发能力,2021年1月“河南省特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通过省科技厅立项建设。我市与中国信通院、腾讯云计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市食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全面启动,中国(漯河)食品云和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我市已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科技园,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共建了漯河工作站,与江南大学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本科学院),设立了双汇学院和卫龙产业学院,健全完善了食品产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全市食品行业共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后研发基地2个、院士工作站2个、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

3、检测平台。发挥好国家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肉及肉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字号食品检测机构优势,为食品企业提供高效、安全、权威的检测,国家肉制品质检中心成为全国十大“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之一。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了食品质量检测中心,个性化单品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整合、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站点),与武汉大学共建的一期占地200亩的检验检测专业园区已成功发行3亿元专项债券。

(四)完善四大体系

1、产销对接体系。先后组织成立了市食品工业协会、市食品安全协会、市食品机械与加工行业协会、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市酒业协会、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市制冷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引导市食协与市餐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会员企业间的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物流成本。支持市食品机械与加工行业协会会员间每年实现上下游采购额5亿元以上。发挥双汇发展集中采购白糖平台,提高漯河食品企业用糖质量、降低用糖价格。采取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了全市食品工业企业采购面粉、农作物及猪牛羊鸡等原材料情况调查工作,加强了食品企业间的供给合作,夯实了产业链配套发展基础。

2、质量标准体系。编制《漯河市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2019-2025)》、《食品安全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等1+N体系,建设食品标准化科研孵化基地、食品产业标准化技术联盟,对实施标准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双汇发展、卫龙食品授予“市长标准奖”,一次性奖励50万元。“企业做标准”已成为共识,目前80%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市共发布农业地方标准309项,主导起草《河南省生猪养殖标准体系》等20多项省级地方标准,参与制订、修订与食品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88项,发布了全国调味面制品、魔芋即食食品等4项团体标准。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8个、示范乡镇12个、养殖小区93个、规模养殖场户2万多个,无公害农业标准化覆盖率、生猪规模养殖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经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种养基地228个,认证的农畜产品91种,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我市以开展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在大督查中受到高度肯定并全国推广。

3、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工农业生产、销售渠道、市场舆论环境等方面的监测与研判,每月编发《漯河市工业经济运行月报》,分析食品工业运行态势。搭建“企乐无穷”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业务职能,及时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和企业解决方案,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服务企业周例会,2020年共组织召开涉及食品企业的服务企业周例会167次(其中市级26次),181个涉及食品企业用工、资金、防疫物资保障、运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疫情期间,我们7*24小时监测企业运行,仅用一个月时间实现口罩生产从0到400万只产能的突破,全市13家金融机构依据“白名单”累计向重点食品企业提供6.6亿元资金支持,微康生物、恒瑞淀粉、耐可达彩印等3家食品企业入选《河南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成功举办3期“千企惠民促消费”活动,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复工由审批制变承诺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双汇发展、南街村集团、舞莲面粉等企业首批复工,全市食品企业复工复产率高于其它行业企业。

4、安全追溯体系。按照“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出台《漯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一票否决”范围,全面构建以技术标准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质量检验检测、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的标准化监管体系,致力打造“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和省长、市长质量奖争创工作,目前已有双汇发展、南街村集团、贾湖酒业等3家食品企业获评省长质量奖,20家食品企业获评市长质量奖、累计奖励现金600万元。建立了328个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站点,形成了涵盖市、县、企业、市场四个层次的食品安全网格化矩阵,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实现全覆盖。深化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确立了以中央、市两级追溯管理平台为核心,以生猪屠宰、批发、零售、消费“四环节”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为支撑,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管理为重点的建设目标,实现了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至目前共投入资金4256.5万元,成功上传有效追溯数据79.3万余条,项目获国家商务部通报表扬,为消费者的菜篮子上了一道“安全锁”。

(五)建设五大基地

1、全球的肉类加工基地。依托全球的猪肉食品企业——双汇发展实施“211”倍增工程,2000市值目标提前3年实现,双汇发展中国双汇总部正式动工,高端食用猪油车间建设等11个项目进展顺利,股份肉制品第四、五车间生产线技改等9个项目竣工,2020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718.4亿元,同比增长16.4%,在上年净增100亿元基础上再次净增100亿元以上,肉及肉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1%。双汇发展母公司万洲国际继71亿美元成功并购美国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1.5亿美元收购美国综合猪肉产品生产商及加工商Clougherty(克勒赫蒂)后,又完成了对波兰公司2家公司、罗马尼亚3家公司和控股股东罗特克斯公司旗下6家公司的收购,新增年产能600万头。与此同时,畅翔食品、御江食品、龙回首食品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肉制品产业化重点企业发展迅速,全市肉制品产业综合加工实力持续提升。

2、全国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以临颍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推进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优势群体,以群体力量形成规模优势,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双汇肉制品、联泰休闲食品两个产业化集群还被命名为省示范性产业化集群。一方面,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影响力,招引食品龙头企业、行业百强企业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机械、科技研发等项目。目前,园区集聚了可口可乐、台湾旺旺、统一集团、卫龙食品、盐津铺子、宏途食品等一批休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食品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经开区成功获评食品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另一方面,依托临颍休闲食品产业基础,强力招引休闲食品项目,截至2020年底,临颍已有70多家休闲食品加工企业进驻,其中省级以上着名商标或品牌33家,产品涵盖6大类276个品种,休闲食品生产技术处于全国水平,休闲食品产业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养元、亲亲、盼盼、巧巧、雅客、海底捞等20多个休闲食品品牌云集。临颍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中国休闲食品之都、中国食品饮料包装基地。

3、全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出台《扶持和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中转冷藏保鲜设施和配送中心,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业务,通过管理信息化、配送集约化、业务多元化、标准国际化,构建冷链物流供应链,漯河成为全省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地市。全省9家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漯河独占6家;全市冷藏车拥有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冷库总库容64万立方米,冷链运输企业347家,年农产品和食品物流货运量200多万吨,双汇冷链物流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有望在“十四五”实现上市。2016年1月19日,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全国“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肉类内陆口岸,是中部内陆地区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可满足每天1200吨、每年40万吨的肉类查验业务,据测算企业每个集装箱到岸的物流等成本平均降低2800元。

4、全国重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坚持走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农工贸协调发展之路,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率,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51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农产品1个,“临颍大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依托出口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畜产品生产安全水平、屠宰深加工能力和绿色高品质猪肉供给,打造漯河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将“互联网+”融入全产业链,使农业基础更牢固、工业制造更先进、服务环境更优越、融合机制更完善,形成了产业链条完整、资源配置优化、业态模式创新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市食品行业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9家,其中6家、省级33家、市级30家;2020年全市新增食品类注册商标2000件,专利授权量突破150件,万人拥有注册商标居全省第3位。

5、行业的食品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出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暂行办法》、《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和《漯河市“十四五”时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切实加大高精尖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对全职引进的人才给予3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和500万元安家及生活补助费。全市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毕业生创业园、新生代职工创新空间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基地50余个,双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20年11月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市场正式揭牌成立,将成为全市食品产业新的科创基地。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的专升本工作,每年培养食品企业急需人才5000名以上。结合“三大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深入开展食品行业“订单式”培训和CIO(首席信息官)、CDO(首席数字官)培养工作,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均配备的有分管技术创新工作的副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双汇发展、南街村集团入围“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南街村集团、宏全食品、联泰食品、舞莲面粉、三剑客农业、卫龙食品、中粮面业成功打造“河南省智能车间”,中大恒源成为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年组织开展“走进中科院、直面科学家”研企对接活动,先后有36家食品企业的55个科研难题得到解决。2020年9月22日,漯河市与江南大学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打造“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漯河分中心”,掀开了双方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联合开展高水平科技交流活动的新篇章。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漯河的食品工业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实施“食品+”工程,按照“三链同构”的重大要求,以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以创新发展提升价值链、以融合发展打造供应链,着力贯通食品产业与装备制造、造纸、生物医药、盐化工、物流、动物饲料等产业,推动形成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制造业以及物流、餐饮等服务业的纵向产业链,形成涵盖肉制品加工、粮食加工、果蔬加工、休闲食品、饮料制造、食品辅料、功能性食品、宠物食品、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工业旅游、食品文化旅游等细分产业的横向产业链,搭建会展、研发、检测、食品云等平台,完善产销对接、标准制定、监测预警、安全追溯等机制,强化土地、资金、人才、能源、数据等要素保障,以“生产国际化、产品国际化、平台国际化、合作国际化”为主攻方向,持续完善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扬长补短、健全功能,不断壮大“制造”规模、提升“智造”能力、提高“质造”水平,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数字化、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助力“八区联动”,致力打造全国、世界的国际食品名城。

一、育集群,延伸产业链。一是打通关联产业。结合8大食品类专业园区建设,推进“六个打通”,将食品产业链条向关联产业延伸,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二是强化企业培育。深化“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倍增工程”、“小升规”培育,促使规模优势企业快速膨胀、效益提高,培育创新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三是深化“三大改造”。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探索系统性、模块化、低成本、易部署的创新解决路径,促使食品企业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降低运营成本10%以上。四是提升食品产业国际化水平。实施国际食品名企招引行动,积极对接世界四大食品谷运营方,积极招引世界500强、行业百强食品企业,增加漯河食品产业国际化元素。五是培育进出口新动能。加强与郑州航空港和中原国际陆港的战略合作,建设漯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借助亚马逊、eBay、天猫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扩大产品出口量,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二、强创新,提升价值链。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食品企业研发平台“四个一批”建设(政策培育一批、开放合作引进一批、争取上级支持共建一批、法人化运营注册一批),实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行动。探索“异地孵化、伙伴园区”和“创新策源在外、产业化应用在漯河”等多样性合作模式,建设高能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二是深化“三品”行动。增品种,提升竞争力,构建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食品工业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体系。提品质,增强安全度,编制《漯河市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2021——2025)》,实施标准工程,积极申报全国标准化工作试点城市。创品牌,提高影响力,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三是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机器换人”、实现“企业上云”、加强“两化融合”。四是搭建食品云平台。加快建设中国(漯河)食品云和腾讯云(漯河)工业云基地,不断丰富食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漯河市大数据产业园内涵,助力“数字化城市”建设。五是强化资金支持。推动设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861”金融暖春行动、金融服务“百千万”行动计划、上市企业培育计划,推动“规改股、股上市”工作进程。

三、促融合,打造供应链。一是培育特色农业。以“十百千万”工程(十带、百村示范、千社带动、万户增收)为抓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四优四化”,改善种植结构。二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坚持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规划建设“两区四园一中心”(临颍县和经开区两个主食产业化示范区,南街村集团、舞莲面粉、美宜家食品、雪健实业四个粮食加工产业园,示范区临港粮食仓储物流中心)。三是办好食博盛会。确保第十九届食博会(5月16-18日)参展行业百强、品牌企业突破100家,贸易采购额较上届增长5%以上。四是壮大冷链物流业。编制《漯河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冷链产业发展基金和1000万元的冷链物流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漯河临港冷链物流专业园区申建冷链物流骨干基地。五是建设“三链同构”示范园区和示范市。以临颍县和经开区为试点,打造“产业链高质、价值链高端、供应链高效”的“三链同构”示范园区。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全国食品产业“三链同构”示范市。

文章来源:2024第21届漯河食品博览会 编辑:玉欢 标签:漯河市食品工业发展情况